0871-64197000
当前位置:云南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行业资讯

大理喜洲镇:科技助农种好粮

2022/2/16 17:41: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评论:0

春节期间,苍洱之间暖阳高照。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仁里邑村,种了一辈子地的杨双全发现自己成了“门外汉”。

“我现在是‘拿着别人的钱,种着自己的地’。”杨双全的地流转给了大理大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年务工收入超过4万元。

刚流转土地时,杨双全有些不情愿,但他明白,用传统种植方式,很多肥料都冲进了洱海,污染确实不小。

杨双全决定到公司探个究竟,看不懂的地方真不少:挖沟渠、铺管道,告别了大水漫灌;建沉淀池、修提灌设施,让农田尾水基本不外排……

眼见水稻抽穗,公司还不安排追肥,杨双全有点坐不住了。公司总经理彭顺章喊上科技人员,陪杨双全现场测水土。

大理,苍山洱海都是保护区。既要种粮,又无法通过增加水肥提高亩产量,种植业发展只能靠种出优质粮、增加亩产值。

科技人员给杨双全介绍:以往种稻都是大水漫灌,如今埋设管道,哪个地块缺水就精准浇灌。以往灌溉用水直排,如今都是统一收集,进入农田尾水沉淀池;土壤、水的氮磷钾等指标定期检测,浓度一高就提水灌溉,相当于给水稻追肥。

直到稻穗弯下了腰,杨双全终于承认:“年轻人测出来的数据,比‘老把式’的经验靠谱。”(记者:张帆 杨文明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871-64197000
  • Q Q: 188505114
  • 微信: y88069888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云南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滇ICP备08101851号  |  技术支持:云南分类信息网(v2025.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20100052  |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441号  |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新闻路230号4幢303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