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64197000
当前位置:云南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行业资讯

红河州绿春县推行“1+3”模式增强乡村治理实效

2022/3/7 16:41:31 来源:云南日报 评论:0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找准基层党建发力点,推行基层党建+小微治理+多元共治+五治融合的“1+3”治理模式,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着力构建高效便民、共治共享、乡风文明、宜居宜业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绿春县从抓实阵地建设、抓严干部配备、抓好组织带动等方面,建强基层组织。全面落实“双整百千”四级联创机制,创建991个规范化党支部,建成村民小组活动场所406个,55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党组织、党员活动室全覆盖。结合“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好书记大比武”,对党组织书记、支部书记进行考核评比,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行辅导员入村制度,选派295名支部辅导员、83名驻村第一书记下沉村(社区)一线指导。创建乡村人才培训基地9个,创办“绿春讲坛”等载体,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异地置业、抱团取暖等方式,做大做强集体经济。

围绕探索小微治理、延伸治理触角,绿春县全面推行“五学五讲”聚民心、“微网格”强治理、“小队伍”聚能量。创新推行学理论、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学普通话和小干部讲大政策、小院子讲大民生、小平台讲大贡献、小村子讲大幸福、小团队讲大道理的“五学五讲”活动,切实提升边境地区党员群众的国家、国门、国土、国防意识。创新推进“四级包保、十户联动”基层网格化治理,落实“一牌三卡四清单”,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漏洞。组建以党员为主的各类队伍801支,实行党组织牵头、党员先锋、一队多能、职能互补的建设模式,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疫情防控、矛盾纠纷调解等各项工作,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村寨治理。

通过推行党组织牵头治理、村民主体治理、多方合力治理的多元共治方法,绿春县坚持党委引领、多方参与,充分激发治理活力。建立网格员—网格长—党支部—党总支—乡镇党委的“五级联动”问题协商解决机制,群策群力建设美丽幸福村。依托农村党员、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等,组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定期开展道德、文明、产业评比等活动,建立健全805个自然村村规民约。实行县级部门+村(社区)挂包结对,整合党政军警民等多方力量,深入开展“户户红旗飘”“文化下乡”等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0589件。

为深化五治融合、增强治理实效,绿春县坚持政治治理领航向、法治治理解民忧、德治治理暖民心、自治治理顺民意、智治治理贴民情,健全党委抓总支、总支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工作机制,增强村级党组织“强磁场”作用。推行“辅警村官”边境一线驻村,整合司法、检察、法院等部门力量,开展“送法进家”“法治走边关”活动,推动创建省州两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5个。开设道德讲堂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尚,弘扬良好家风,促进乡村文明和谐。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引导自治组织、民间组织、村民在村级治理中发挥作用。推进互联网+村级公共服务建设,推动实现一键办完事,办事不出村,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架构综治服务中心,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饶勇 通讯员:普志康 许玥瞾)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871-64197000
  • Q Q: 188505114
  • 微信: y88069888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云南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滇ICP备08101851号  |  技术支持:云南分类信息网(v2025.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20100052  |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441号  |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新闻路230号4幢303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