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64197000
当前位置:云南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商业资讯

清华大学“滇材实料”实践支队赴昆明调研乡村振兴 探索多元融合发展路径

2025/7/22 16:07:14 评论: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服务社会,2025年7月15日至20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滇材实料”暑期社会实践支队赴云南昆明,在晋宁区人大农业农村委的协助配合下,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支队成员深入农产品市场、绿色矿山、特色村落、农业企业及地方政府机构,聚焦产业振兴、科技助农、文旅融合与政策机制,系统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探索成果与现实挑战,积极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在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场,支队成员实地调研了野生菌交易的全流程,详细了解菌类采集、分级、运输、销售等环节如何高效协同,助力上游山区农户实现稳定创收。市场负责人介绍,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机制,市场已形成覆盖滇中滇西的供销网络,并借助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有效拓展销售半径。支队成员表示,特色农产品市场在连接乡村生产与城市消费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是带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

木水花野生菌市场

在昆明市晋宁区,支队重点调研了云南磷化集团,深入了解企业如何在绿色转型中践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实地走访梅树村剖面遗迹、绿色矿山造林区、花卉培育基地等,支队看到磷化集团在遗迹保护、生态修复与绿色农业发展方面的多维探索,不仅通过转型升级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通过农业项目与村集体合作,带动周边村民实现收入提升。这一“矿业+农业+生态+文化”融合模式,正是乡村振兴从资源依赖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典型路径。

磷化集团绿色矿山

文旅融合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另一关键支点。在晋宁区五福村和小渔村,支队调研了依托滇池生态优势和古滇文化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五福村以陶艺手工艺为特色,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并带动文创发展;小渔村则围绕湖滨度假功能打造多样化旅游业态,成为昆明市民和外地游客青睐的“微度假”目的地。随着基础设施改善和文旅品牌塑造,乡村正逐步实现“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陶艺体验

在花卉产业方面,支队走访了云南艾蔷薇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云天化花匠铺科技有限公司、昆明萌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深入了解“育种—种植—培训—销售”全链条模式如何实现科技助农。企业通过开办农民课堂、技术下乡、线上平台推广等方式,有效解决种植难题、打开销售渠道,并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花卉产业不仅是昆明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

多肉公园

在与晋宁区农业农村局的座谈中,支队进一步了解到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成效与面临挑战。近年来,晋宁区依托花卉种植、野生菌采集、文旅融合等特色产业,不断完善产业结构,部分村落实现年人均增收超万元。但同时,人才匮乏、土地政策受限、宣传辐射范围不足等问题仍制约乡村进一步发展。支队成员结合调研所见所思,就校地合作、科技下沉、青年返乡等议题积极建言,探索高校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深度参与路径。

区农业农村局座谈交流

本次调研活动,支队成员用脚步丈量田野、用专业服务发展,在与地方干部、企业代表、村民的广泛交流中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久久为功。“滇材实料“支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与青年担当,深入研究资源型乡村转型、绿色农业拓展、文旅品牌建设等议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图景贡献清华智慧与青春力量。

记者:瞿雯靓 陈伟龙

图片:周纪辉

编辑:徐铄琳

审核:李志洪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871-64197000
  • Q Q: 188505114
  • 微信: y88069888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云南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滇ICP备08101851号  |  技术支持:云南分类信息网(v2025.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20100052  |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441号  |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新闻路230号4幢303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