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以民生为笔“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绘就中国式现代化边疆新图景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这一理念如熠熠星辰,照亮前行道路。云南,这片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土地,始终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价值,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诸多领域砥砺奋进,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
经济发展惠民生
云南深知,经济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坚实基础。近年来,云南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绿色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 1.23 亿千瓦,装机规模居全国第 1 位,占全省总装机的比重超过 90%。这不仅为云南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能源开发、设备制造到运维管理,众多劳动者在此实现稳定就业,增加收入。例如,在风电场、水电站建设项目中,周边居民参与工程建设、后勤服务等工作,鼓起了 “钱袋子”。
高原特色农业也是云南经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产业不断壮大,像普洱茶、褚橙、斗南花卉等品牌享誉全国乃至全球。通过 “公司 + 基地 + 农户” 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户与企业紧密相连。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户专心生产优质农产品,实现增产增收。在花卉种植大县斗南,花农们依靠种植鲜切花,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有的家庭还盖起了小洋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此外,云南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推进 “数字云南” 建设。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电商直播、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迅速崛起。众多农村创业者借助电商平台,将云南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推向全国市场,拓宽了增收渠道。在临沧的一些偏远山村,曾经滞销的坚果、蜂蜜等特产,通过网络直播销售,成为供不应求的 “香饽饽”,村民们真切感受到数字经济带来的实惠。
民生保障暖人心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乎民族未来。云南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大力实施 “全面改薄” 工程,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改革,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帮扶。昆明市的一些优质学校与周边县区学校结成教育集团,通过教师交流、联合教研等方式,提升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为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云南构建了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现资助全覆盖。每年发放大量资助资金,让无数寒门学子圆了求学梦。
医疗保障是人民健康的 “保护伞”。云南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通过实施县域医共体建设,整合县域内医疗资源,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一些偏远乡村的患者,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同时,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引导患者合理就医,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医保制度方面,持续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让医保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此外,云南还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中医馆,培养中医药人才,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
养老服务关乎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云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新建、改建一批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选择。在社区养老方面,推广 “嵌入式” 养老模式,将养老服务设施融入社区,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同时,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为困难老年人家庭安装扶手、防滑垫等设施,提升居家养老安全性。此外,云南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通过政策扶持,吸引企业、社会组织投资兴办养老机构,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养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生态建设美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云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生态保护方面,云南全面开展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 366 处。这些自然保护地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彩云之南的大地上,守护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为例,这里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通过加强保护管理,有效保护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也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条件。同时,云南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如今,全省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分别居全国二、三、四位,广袤的森林不仅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还为当地群众带来生态红利,如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产业。
在污染防治方面,云南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多年稳定在 98% 左右,蓝天白云成为云南的常态,让人们尽情享受清新空气。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洱海保护成效显著,水质连续多年保持优良水平,入选中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治理措施,洱海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沿湖居民生活环境更加宜居,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居民增收。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云南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风险管控,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云南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印发《云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开展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后,通过挖掘古茶林生态价值,发展生态茶产业、茶文化旅游等,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当地茶农收入大幅提高,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云南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充分彰显了 “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的坚定决心。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云南将继续秉持这一价值理念,不断开拓进取,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彩云之南的幸福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记者:李志洪
编辑:徐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