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64197000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问答
游客

昆明学院全国排名怎么样_好不好?

举报 2022/1/31 12:30:28    来自:昆明
我来回答
有哪位师兄师姐可以给点意见吗!我是广西考生,分数只超二本线22分,想报旅游管理和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可能录取吗?昆院的环境怎么样?教学设备呢?还有生活水平如何?谢谢各位了!!!
昆明学院原名叫昆明大学 教学质量在云南算得上中上 现在搬到新校区 市区有点远 教学设备工科类还行 生活水平一般 消费不高 旅游管理和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你可以选择其他学校 你报的话肯定可以取到 不过我觉得有点浪费了
较佳答案
昆明学院 播报 编辑 讨论17 上传视频
Kunming University(KMU)
昆明学院(Kunming University)简称“昆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云南省应用型整体转型试点高校、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为云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全国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联盟、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18]
学校前身是1980年5月建立的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1984年3月建立的昆明大学,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昆明大学合并的基础上,建立昆明学院。2009年7月,昆明市农业学校、昆明市卫生学校并入昆明学院。 [9]
截至2021年9月,学院总占地面积2439.18亩,其中洋浦主校区占地1817.73亩,校外实习基地621.4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4015.46万元;有20个教学单位,65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565人,其中专任教师1135人, [18] 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3512人,其中本科在校生22078人。 [12]
创办时间2004年
主管部门云南省
知名校友聂耳
学校官网http://www.kmu.edu.cn
昆明学院图集
学校概况
历年分数线
招生简章
目录
1 校史发展
? 学校前身
? 合并建校
2 办学条件
? 师资力量
? 院系专业
? 教学建设
? 学科建设
3 学术研究
? 科研机构
? 科研成果
? 学术资源
? 合作交流
4 文化传统
? 校园标识
? 精神文化
5 学院领导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基本信息
中文名昆明学院外文名kunming university简 称昆院, KMU创办时间2004年办学性质公办大学学校类别综合类学校特色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主管部门云南省现任领导金幼和(党委书记)、丁文丽(校长)本科专业65个硕士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个
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院系设置20个教学单位校 训明德至善,知行利物校庆日3月23日地 址校本部(洋浦校区):云南省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号
昆师路校区:云南省昆明市昆师路2号院
五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人民西路226号院校代码11393主要奖项云南省文明单位
云南省级文明学校
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知名校友聂耳
校史发展编辑 播报
学校前身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8年8月,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以昆明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名义筹建昆明师范专科学校。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昆明市师范专科学校,1981年4月中共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成立。
1998年12月18日,原昆明教育学院(筹)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
2001年1月5日,昆明师范学校和昆明幼儿师范学校一起并入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本部地址昆师路。原昆明师范学校小麦溪校园成为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北校区继续办学。 [3]
昆明师范学校
1905年,云南高等学堂设师范部,招生6个班180人。
1907年,云南省将高等学堂改为云南省两级师范学堂,内设优级师范选科和初级简易科。
1912年,云南省将“两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初级师范、单级小学教员讲习所、临时小学校教员养成所并为一校,取名为“云南省会师范学校”,校址由五华山迁至光华街云贵总督署(制台衙门),即今抗战胜利纪念堂(原人民胜利堂)位置。
1917年,学校改名为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随后,云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云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先后并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30年,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更名为云南省立昆华师范学校。
1935年,学校迁址至潘家湾老昆华医院及胜因寺旧址。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940年,学校先后疏散至晋宁金山寺和宜良汤池坚持上课,后迁回昆明。
1941年,省立昆华艺术师范学校(该校为1936年由云南省两级师范学堂部分资源改建而成)并入省立昆华师范学校.
1946年,省立昆华体育师范学校、省立虹山师范学校(该校前身为原小坝女子简易师范学校)两校并入省立昆华师范学校,校址仍在潘家湾。
学校前身
学校前身(2张)
1950年,云南省立昆华师范学校与省立昆华女子师范学校、昆明县立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命名为昆明师范学校,由省文教厅直接领导。校址潘家湾,为省属中等职业师范学校。
1956年,昆明成立第二师范学校,昆明师范学校更名为昆明第一师范学校。
1955年,昆明民族师范学校成立。同年,昆明第二师范学校成立,昆明师范学校更名为昆明第一师范学校
1961年,昆明第一师范学校、昆明第二师范学校、昆明民族师范学校合并,恢复昆明师范学校校名,迁至昆明北郊小麦溪昆明民族师范学校校址。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办学受到严重影响,先是停课,1969年底一度奉命停办。
1982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学校合作,成立“云南省少数民族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1983年,学校改三年制为四年制。 [6]
昆明幼儿师范学校
1980年7月,以昆明师范学校两个班为基础组建昆明幼儿师范学校,为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 [7]
昆明大学
昆明大学
1984年3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昆明大学正式成立,借用昆明市电视中专校舍授课和办公。8月开学,共招收四个专业147名学生。 [5]
2003年2月,经云南省教育厅和昆明市政府批准,原昆明市轻工业学校、昆明市城乡建设学校、昆明市立信会计学校与昆明大学合并。
昆明市轻工业学校
1979年,昆明市轻工业学校创建。
昆明市城乡建设学校
1987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昆明市城乡建设学校创建。 [8] [31]
昆明市立信会计学校
1987年,昆明立信会计学校创建。
昆明市卫生学校
1953年,昆明市卫生学校、昆明市医学专科学校创建。
1959年,昆明市卫生学校、昆明市医学专科学校停办。
1972年,昆明市卫生学校复校。 [8]
1999年,学校被省政府认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4年4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昆明市农业学校
1958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和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昆明市农业学校创建。
1985年,昆明市农牧学校创建。 [8]
2004年,昆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昆明市农业学校、昆明市农牧学校、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成新的昆明市农业学校。4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4]
合并建校
博雅楼
博雅楼(2张)
2004年5月,教育部同意在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昆明大学合并的基础上筹建昆明学院,筹建期间可试办本科专业。同年,昆明学院(筹)开始在云南省招收首届4个专业的本科学生。
2007年3月,教育部同意正式建立昆明学院。
2009年2月,经云南省政府批示同意,将云南大学洋浦校区有偿划拨给昆明学院。9月,昆明市农业学校、昆明市卫生学校并入昆明学院,成立昆明学院医学院和昆明学院农学院,同时昆明市农业学校、昆明市卫生学校的牌子仍继续保留。 [2]
2010年7月,昆明学院整体搬迁至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号洋浦新校园(原云南大学洋浦校区)办学。
2012年,昆明学院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2014年,昆明学院被列为云南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7年,昆明学院成为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5月,昆明学院被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定为全国第三批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试点高校。8月,昆明学院附属经开学校建成招生。
2016年5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国际医院正式成为昆明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8年1月,昆明学院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同年,成为云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3月,昆明学院附属宜良医院揭牌成立。6月,昆明学院附属呈贡医院正式揭牌成立。 [12]
2020年1月,昆明学院亚洲烹饪艺术学院挂牌成立。 [20]
2021年4月27日,昆明学院聂耳音乐学院揭牌成立。 [32]
昆明学院
昆明学院
办学条件编辑 播报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有教职工1549人,其中专任教师1099人。 [18]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21人,占比45.71%,其中正高级职称108人,占比11.73%;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34人,占比25.41%;双师双能型167人,占比18.13%;具有工程和行业背景教师136人,占比14.761%。外聘教师中高级职称93人,占比39.41%;专任教师中有云岭学者2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2人,云南省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专项4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文化名家2人、青年拔尖人才1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8人;昆明市春城计划青年人才2人、教学名师1人、文化名家2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首席技师1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6人;昆明市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7人;昆明市学术专家3人,昆明市挂牌十大名匠工作室首席名匠1人,有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云南省级名师工作室8个。 [12]
云岭教学名师:罗蓉
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尹相如、王昆建、孙丘克、窦志萍、孙学强、马银海、博斌、徐裕光、詹七一、莫南明、王荔、郭丽红
云南省级名师工作室:尹相如名师工作室、窦志萍名师工作室、孙学强名师工作室、博斌名师工作室、马银海名师工作室、詹七一名师工作室、莫南明名师工作室、王荔名师工作室
云南省级教学团队: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教学团队(2009年,窦志萍)、师范类专业公共教育学科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罗明东)、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2011年,詹七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2012年,毕涛)、基础化学教学团队(2013年,马银海)等 [21-23]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20个教学单位,6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 [12]
院系
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
教师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
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校园足球人才)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广播电视学、秘书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普通类、文理、泰语
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学、舞蹈学、舞蹈学(体育舞蹈)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学、服装与服饰设计
信息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学、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造价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园艺、园林、动物医学、植物保护、生物科学、生物制药
医学院
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应用统计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医学信息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学(食品与药品检验)、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 [15]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11张)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部级优势专业31个,云南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2个,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个,云南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1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和省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其中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云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云南省级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4门,云南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云南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有云南省级特色专业4个,云南省重点建设示范专业3个,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有云南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云南省级教学示范中心4个。 [12]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物理学、酒店管理
国家级精品课程:写作、模拟导游
云南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际经济学、旅游学概论、农业生态学、西方文化概论
云南省级精品课程:模拟导游、写作、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儿童文学、前厅管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育学(公共课)、连锁物流、工程测量、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原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云南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教育学、网络写作、工程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云南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旅游管理
云南省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酒店管理
云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土木工程、护理学、财务管理、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舞蹈学、工程造价
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建本科院校“整合连贯型”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食品与药品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云南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云南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云南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都市农业重点专业群、化学工程与工艺
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方向)
云南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 [19] [24]
云南省级一流课程:固体物理、化工原理A(2)研、有机化学、基础会计、拉丁舞 [12]
教学成果
2018-2019学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136项,共获得国家级奖120项,省部级奖304项;参加各类文艺、体育比赛项目,22人获得冠军、12人获得季军、11人获得亚军,获得金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42项;近三年,本科生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53项,省部级创新创业项目49项,参与科研项目113项,1000余名学生组建了101支创新创业团队,成功创办企业15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1项、二等奖55项、三等奖162项,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152项、二等奖179项、三等奖327项。 [18] 学院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单位)1项,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第一单位)。 [30]
部分教学成果获奖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联盟教师教育“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单位)
高仿真血管穿刺系列模型的研制及临床教学应用
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校师范类专业“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课程与实验室建设探索与实践
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12]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9个,其中“十二五”省级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重点建设学科5个,“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个,设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12-13]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
专业硕士学位点:农业 [12]
重点学科
“十二五”省级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数学
“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培育) [13]
学术研究编辑 播报
科研机构
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省、部设置的研究所(院、中心)5个,国家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云南省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云南省高校智库1个,云南省工程中心1个,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1个,云南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1个,云南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8个。 [18]
国家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滇池保护与治理院士专家工作站 [27]
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研究基地
云南省高校智库: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26]
云南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云南省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都市型现代农业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工程中心:云南省塑料薄膜制品技术研究工程中心
其他科研平台:云南省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云南省干细胞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昆明南亚东南亚合作战略研究院、昆明物联网及泛在工程研究中心 [18]
科研成果
2018-2019学年,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课题79项(含国家基金项目7项),横向课题5项;出版学术著作26部,在中国国内外期刊发表被三大检索、CSSCI等收录的论文111篇,专利授权124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 [18]
部分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督教地域适应研究——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
云南省第二十二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探寻迷失的红楼神话
云南省第二十二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天主教改革与“利玛窦规矩”的兴衰
云南省第二十二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5]
近400年来中国西部社会变迁与生态环境
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土地资源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
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电影中的云南形象研究
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云南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研究
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9]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8月,昆明学院图书馆藏书2,227,300册,其中生均图书89.17册,电子期刊37382册,当年新增68,030册,生均年进图书2.72余册。 [12]
校内设有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由1个主题馆+8个分馆+1个信息平台+2个生态体验区组成,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昆明市环境教育基地。 [28]
昆明学院
昆明学院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2张)
《昆明学院学报》曾获全国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等奖项和称号。学报于2009年和2012年连续两届获得了云南省新闻出版局颁发的云南优秀期刊奖;2010年和2014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同时《儿童文学研究》专栏还获得了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此外2009年还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学报办有《儿童文学研究》《边疆治理研究》《环境史》《明代文学研究》《特殊教育研究》《茶叶研究》《烟草研究》等特色栏目。 [14]
《旅游研究》为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昆明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反映旅游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旅游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旅游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前沿理论,特别是与云南旅游发展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旅游学科论文,期刊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16]
《西南学刊》由云南省昆明学院主管,云南省昆明学院人文学院与云南省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两期,于六、十二月出版。《西南学刊》以西南地区的文学和文化为研究对象。开设的栏目有:文化昆明、西南视角、西南文化研究、西南文学研究、西南艺术研究、西南历史研究、西南语言研究、昆明作家影响力研究等。 [17]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月,学校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74所院校、教育机构签订了115份合作备忘录和协议,建有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等11个国际合作平台;2019年有全日制本科留学生271人。2012年至今,接受中国国(境)外1900余人次的师生到学校交流学习;派出1300余人次的师生到中国国(境)外交流学习。学校先后与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多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沈阳军区雷锋团雷锋班共建校内雷锋班。 [18]
文化传统编辑 播报
校园标识
校徽

以昆明学院的英文译名KunmingUniversity的开头字母“KU”为主体构成元素,其中字母K的右半部分似一本展开的书,体现学校的功能特性。
两条圆弧标明、表示昆明学院由两校合并组成,同时又是学院的开头字母“U”。
以蓝色为主色调,从色彩心理学来说具有宽广、胸怀、海洋等含义——知识的海洋,任莘莘学子在昆明学院这个知识海洋里遨游。 [10]
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间印有校标和规定字体的“昆明学院”校名。 [9]
精神文化
校训
明德至善、知行利物
“明德至善”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校训
校训
“明德”要求师生要净化自己的德行,显示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达到内心清明高尚的境界;要以修身为本,学会做人、做事,并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我们要秉承“明德”精髓,倡导“先做人、再做事”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把“明德”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至善”中“至”为最,“善”为完美。
“知行利物”:出自《尚书·说命上》“知之匪艰,行之惟艰”与《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知行”在我国传统儒家知行观中,广义上“知”是人的心知的统称,“行”是人的行为的统称;狭义的“知”主要是指道德知觉,“行”主要指道德实践。
“利物”指利于万物,益于万物。利万物则万物利我,物我相协、相合;益万物则万物益我,物我相生相益,天人合一,与环境和谐发展。 [9]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3月23日。 [9]
学院领导编辑 播报
现任领导
职位
姓名
党委书记
金幼和
党委副书记、校长
丁文丽
党委副书记
李莉、王文成
党委委员、副校长
郭华、沈凡、王凡 [33]
副校长
马银海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魏萍
党委委员、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李立 [1]
历任领导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支部书记
李艺群
1978.11——1981.04
党委书记
雷勉
1984.08——1993.12
党委书记
李玉珍
1993.12——2001.02
党委书记
孙勇
2001.08——2008.06
校长
段家骥
1979.07——1984.05
校长
杨家寿
1984.05——1998.08
校长
姚忠庆
1998.08——2008.07 [11]
昆明大学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党委书记
马敬良
1987.0
游客
点赞02022年1月31日
1 个回答
发布回答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游客
 昆明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昆明大学合并的基础上,整合昆明市优质教育资源组建而成。学校遵循“修德、惟真、博识、笃行”的办学理念,践行“明德至善,知行利物”的校训,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致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2012年学校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4年被列为云南省应用型整体转型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201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云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此外,学校还加入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全国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联盟、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

  不断夯实基本办学条件,有力保障本科人才培养。校区总占地面积2439.18亩,其中洋浦主校区占地1817.73亩,校外实习基地621.45亩;主校区规划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现已建成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总额20亿元,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4.40万平方米,生均17.5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32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10.8万册,电子图书117.2万册,生均纸质图书100.46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2405.21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54万元。

  不断加强本科专业建设,致力凝练特色凸显优势。学校现有22个教学单位,60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是云南省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校。现有专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的先河,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此外,学校还有省部级优势专业5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群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省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2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项,省部级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4项,省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竭力输送优秀应用型人才。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657人。以“思想品德优,理论基础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基本目标,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三年,学生竞赛成绩优秀,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55项,三等奖66项,优秀奖16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52项,二等奖183项,三等奖255项,优胜奖14项;创新创业卓有成效,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0项,1000余名学生组建了101支创新创业团队,已注册企业20家;毕业生质量受到肯定,近三年共有省级优秀毕业生713人,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专业对口率在75%以上,就业满意度在80%以上。学校连续10年获得云南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力支撑本科教学工作。学校现有教职工1502人,其中专任教师99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00人,占比50.51%,其中教授110人(含二级教授6人),占比11.11%;具有博士学位的193人,占比19.49%;双师双能型和具有工程、行业背景教师257人,占比25.96%。专任教师中有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7人,云南省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6人,“昆明市学术专家”3人,“昆明市挂牌十大名匠工作室首席名匠”1人。

  不断增强学科建设水平,着力辅助教学提高质量。近年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课题571项(含国家基金项目27项),横向课题12项;出版学术著作61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被三大检索、CSSCI收录的论文1338篇,专利授权199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9项。目前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服务平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支,市级科技创新团队3支;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6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23名;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省级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7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

  不断强化地方高校职能,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依托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昆明科学发展智库(云南省高校智库,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昆明南亚东南亚合作战略研究院、昆明物联网及泛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省、市级平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中巴经济走廊”安全报告》在《清华国家战略研究报告》上全文发表,并送中央及驻外有关部门参阅;《关于高位推动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医疗卫生与健康辐射中心的建议》直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昆明市人口发展规划(2011—2020)》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昆明市科学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成为推进昆明市人口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滇池(湖泊)流域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化数字化信息平台是昆明市首家环保类信息平台。

  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合力构建优质育人环境。国际方面,学校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72所院校、教育机构签订了109份合作备忘录和协议,建有“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等11个国际合作平台;2017年有全日制本科留学生206人。近年来,接受国(境)外1400人次的师生到学校交流学习。国内方面,先后与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多所国内一流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沈阳军区雷锋团雷锋班共建校内“雷锋班”,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创建立德树人新模式。

  今后,昆明学院将继续围绕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战略主题,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抢抓转型发展机遇,着力建设一流本科,科学谋划,稳步实施,向着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地方大学的目标砥砺奋进。



  学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浦新路2号

  邮政编码:650214  
点赞02022年1月31日
0871-64197000
  • Q Q: 188505114
  • 微信: y88069888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云南信息网”昆明后羿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ICP备:滇ICP备08101851号  |  技术支持:云南分类信息系统(v2024.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20100052  |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441号  |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新闻路230号4幢303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