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64197000
当前位置:云南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行业资讯

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生姜种植种出好“姜”来

2025/9/10 8:34:28 来源:云新闻 评论:0

金秋九月,走进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连片的生姜植株郁郁葱葱,碧绿的姜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处处洋溢着生机与丰收的希望。

在永平镇迁营村广阔的姜田里,生姜种植大户殷潮忠正忙着查看姜苗长势。他今年通过土地流转,以每亩2200元的价格连片承包了200亩土地,全部用于发展生姜产业。“从三月中下旬下种,到十二月末采收,预计亩产能达到4到5吨,按照当前市场5元/公斤的收购价估算,这片姜田的预计产值可达500万元。”看着眼前长势旺盛的姜田,殷潮忠算起了经济账。与此同时,他的成功实践也悄然带动周边农户转变传统种植观念,激发了大家调整产业结构的内生动力。

不远处,农户徐丕仙正在自家姜地忙碌着。今年她将14亩地全部改种生姜,谈起这个决定,她停下手中的活计,眼中闪着光。“以前家里收入单一,现在跟着种生姜,看这长势,肯定能有个好收成。”生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是农户个体的选择,更是永平镇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这一转变,反映出越来越多农户正主动跳出传统模式,积极探索更高效、更富潜力的增收途径。

规模化不仅让土地“提效”,更成了周边农户的“增收引擎”。生姜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播种、除草、施肥到后期管护,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工。殷潮忠的200亩姜田,日常管护需固定用工5至6人,每逢农忙时节,每天更是要召集60多名工人同时作业。“从种到现在,累计用工已经差不多1600人次了,仅务工支出就达30万元,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殷潮忠笑着说。

来自永平镇团结村的黄华,正是这份“家门口工作”的受益者。今年以来,他已在姜田里稳定务工50多天。“以前总想着出去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来姜田里务工一天挣120元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在外漂泊踏实多了。”黄华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语气里满是满足。对他而言,这片姜田不仅是种植户的“致富田”,更是自己的“稳定收入源”。

近年来,景谷县永平镇始终将特色农业发展作为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核心抓手,立足辖区土壤、气候等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进生姜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有效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提升产业效益,扩大种植面积。截至目前,永平镇生姜种植面积已达4176.2亩,预计产量可达1.25万吨。(通讯员:邱海艳 杨舒涵 记者:沈浩)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871-64197000
  • Q Q: 188505114
  • 微信: y88069888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云南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滇ICP备08101851号  |  技术支持:云南分类信息网(v2025.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20100052  |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441号  |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新闻路230号4幢303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